的贴切。

    他直言有了这些,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百姓个个都能填饱肚子,自此海晏河清,天下大定。

    两人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余令等待了几年,默默的努力了多少年。

    直到此刻,余令心里的恐惧并未减少一分一毫。

    “二位别想得太好了,不怕打击二位,在没有朝廷政策全面支持下,我们这一辈子或许都看不到那一天!”

    余令知道自己说实话很残忍,可虚假的梦才是最残忍的。

    “饥年能代谷不假,可这也仅仅是长安这一块而已,等到明年,周边的数个县才可能种的上土豆!”

    袁御史一愣,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

    余令说的一点没错,土豆不属于五谷。

    就算传到大明各省,在没有政策的支持下,老百姓也不敢放开种。

    除非,在当地再出来一个余令这样的官员。

    像余令一样,不遗余力的去推广这些。

    如今朝堂之上,六部的堂官,也不过四五个人。

    地方上,一个巡按兼领着多个头衔出去巡视地方,一走就是好些年。

    礼部尚书冯琦,因生病连上十七道乞休奏疏未获批准,最终病逝任上。

    他在折子里曾说:

    “章疏可一日发,缺官可一日补,百姓所不便者可一日罢也,陛下何惮一日之发,不以成万世之业,立万世之名乎?”

    江南富饶之地有官员,可这九边贫苦之地,缺少官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民以食为天。

    没有百姓敢在夏收后在自家的地里全部种上土豆,一点点的岔子,那都是全家老小的命。

    “余守心,达则兼济天下!”

    余令露出无奈的笑:

    “达则兼济天下是圣人的标准,你觉得我是圣人么,仅长安这一块,小子足足用了五年!”

    “这五年,若没有沈毅还算信任我,我根本就做不到这些。”

    林不见深吸一口气:“我去给陛下写折子!”

    “别写了,陛下已经不看折子了,陛下的身子已经很差了,差到掌管整个宫廷都变得有些吃力了!”

    “廷击案!”

    余令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只觉得袁万里一点都不迂腐,自己只发了句唠叨,他已经看到了本质。

    林不见突然哭了起来。

    替天子牧民,造福一方是他的毕生梦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