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从京城离开了,悄无声息的走了。

    最先发现余令离开的是城里的菜农。

    从去年的年底,到如今的三月底他们都会给城边上的大营送菜。

    每天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送去。

    昨日清晨很多家得到消息后说以后别送了。

    众人以为是自己的菜不好。

    因为天暖了,菜出来的多了,自己的价格高了,惹得这群军爷不喜了,所以才不让自己送。

    直到今日来了这里,才明白是人走了。

    菜农们很舍不得这群军爷走。

    为这群军爷提供菜蔬这么久,他们从未拖欠过一日的菜钱,都是足额的给。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们把菜的价格压得很低。

    如果不是量大且稳定,很多菜农其实是不愿意把菜送到这里来的,如今人走了,大家突然觉得怪怪的。

    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余令这支人马最终是去沈阳,接受熊廷弼的指挥。

    但余令会在广宁卫停靠,炒花部族就在广宁东北的辽河河套一带。

    只不过他们的位置是变动的。

    炒花部族并非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以逐水而居的游牧方式活动于辽河河套地区,它由很多小部族组成。

    这个炒花部把墙头草的计谋玩的是相当纯熟。

    面对林丹可汗的察哈尔部,他们说他们是同一个祖先,身上都流着孛儿只斤的血。

    面对大明,他们说他们和大明是盟友。

    在坑死了马林老将军后,他们怕大明报复。

    炒花对外宣称他们被迫遣使向努尔哈赤求和,在去年的十二月和建奴组成了共同对抗大明的军事同盟。

    这个炒花部族是真的狗,是谁强跟着谁。

    余令这一次在广宁卫停靠就是为了弄这个炒花部。

    余令准备告诉他们,这一次他们就算跪地求饶都没用了。

    余令准备抄他们在城墙边上的家。

    自从嘉靖开始,大明的气候反常,用余令的话来说就是进入了寒冷期。

    大明在受灾,草原各部也不好过。

    在隆庆议和,边关开互市之后草原各部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很多部族会选择在城墙之外定居,炒花各部也是如此,春夏秋三季他们会逐水而居的去放牧。

    冬日的时候会回来。

    回来时候也是岁赐和大互市开启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