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忙得脚不沾地,只要是生人面孔张口就问办户籍了没。

    如果没赶紧去办,办了的会有一个牌牌。

    挂脖子上,挂腰上都行。

    衙门这么做那都是被逼的,不把人口统计清楚,就不断的有案件发生。

    虽然这么做并不能彻底的解决。

    却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案件的发生。

    去年的一批流民已经安置了,这群人发了一笔“战争财”。

    因为要做盔甲,要打造武器,要研磨各种药粉等,找了很多流民去做事。

    挖矿,打铁,砖窑,煤场等诸多地方都挤满了人。

    丰厚的工钱就别想了,不饿死已经算是老天保佑了。

    人多了,长安的商业好像更发达了。

    去年的辽东的征兵余令花了好多钱,好多无家可归的人因为做工获得了他们来长安的第一笔钱。

    活着就要花钱。

    他们是逃难来的,钱主要花在“衣食住”上面。

    花钱的人多了,各种货物的需求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官道上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

    货物需求大了,商家不得不招人。

    他们一招人,一下子就解决了好多无所事事的流民。

    他们靠给商铺,砖窑,作坊做工来养活自己。

    他们有了工钱,他们也脱离不了“衣食住”。

    没有土地的他们,要想活着就只能拼命的赚钱,拼命的填饱肚子。

    赚钱,花钱,钱,在长安就这么转了起来。

    西边的空地上多了一排排窝棚,虽寒酸,四处漏风,但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

    如今的那里天天有衙役巡逻。

    因为,窝棚那里是防火的重灾区,一个疏忽就能火烧连营。

    流民并不全是无所事事的人。

    有的人会手艺,这年头只要是会手艺的人来了长安基本就饿不死。

    锔碗匠,补锅匠,还有弹棉花的……

    有手艺的人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子。

    如果是匠人,尤其是能打铁的那种匠人,只要去衙门登记,十两银子的安家费。

    长安现在准备建一个大型的铁厂,专门打造农具。

    身体好,有胆子的汉子会走几十里路进南山。

    他们会进山里捡柴然后扛回来卖,两三日卖一回……

    勉强保证饿不死。

    若搁在以前那绝对是活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