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到昌城这边其他的一些工厂。

    为国内的工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是有这个觉悟。但要是南方和北方都可以奉献力量的话,作为南方人,习惯了南方的季节气候,加上大家就算要背井离乡,也不想太远。

    所以从苏联进修回来的这一批人,在上面给他们分配的时候,这分配其实是引导性的。并不是说要强制谁去什么单位和企业里。

    这很多单位企业里,从某些方面来说,昌城汽车厂是自由性最好的一个企业。

    进修回来的人,基本上都会得到重用。而很多领域里,其实都有保密性。军工和科研领域,不少方面对于高层技术人员都是有保密要求的。

    昌城汽车厂生产的都是能民用的车辆,最多是军民通用,而生产汽车在这个年代算是最高档的一批企业了。

    年底回来的是进修人员,不是去苏联学习的那种学生。是本身就有些技术,然后去苏联那边很多企业学习的人员。

    他们其实跟汽车厂的张工属于同一类型的,属于实干派,动手能力强于理论。

    这些人能派去进修,审核是很严格的。年龄不会小,因为有媳妇孩子的优先。

    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责任感强。但同样的,这类人都比较有主见,不会头脑一发热,就去一些有保密的单位。那样的话,跟家人相聚的时间是很少的。

    除非能成为中高级技术员,能分到不错的房子把家人接过来一起生活。

    在昌城的飞机制造厂,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住在指定的区域的。家里人都接过去,然后生活配套设施都齐全。

    可在昌城汽车厂不一样,工程师要是不想住厂里建的职工楼,也可以去街道办找合适的房子租住。

    请假也方便,想回老家就回老家一趟,不需要严格的审批。

    所以苏联进修的一批人员回来后,通过个人的选择和审批,将有二十多人到昌城这边来。但不全部是到汽车厂的,有几人是到发动机厂的,还有两人是去橡胶厂的。

    来汽车厂这边的,有十八个进修人员。等这批人一过来,技术部门就直接壮大了起来。

    另外还有一件好事,就是能用在汽车上的薄板生产出来了,给了汽车厂这边一个专门采购的电话。

    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什么厂生产出来的薄板,反正可以采购到薄板就是了。

    有汽车薄板的话,车身可以减轻,成本降低。关键是材料的节省,以前一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