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子们苦中有乐一番了。

    仓曹的工作也同样进行了几天而已。

    后面,他们又在各个不同的司曹之中见习。

    进了田曹,他们被分配到昭余泽北屯,跟着屯田吏和石大牛学习。

    田曹的吏员丢给他们几把锄头然后安排工作任务,下田。

    四月的田埂下,水渠里是冰冷的淤泥。

    学子们挽起裤腿,脱下儒衫,赤脚踏入刺骨的泥水中。

    腐殖质和淤泥的腥臭味扑面而来。

    沉重的锄头挥舞起来远不如笔杆轻松,没几下就腰酸背痛,手上磨出了水泡。

    淤泥粘稠,清理起来异常费力。

    看着旁边流民出身的青壮熟练而迅速地清理着,看着石大牛卷着裤腿,给他们示范,甚至讲解着如何利用沟渠走势省力,学子们的脸上火辣辣的。

    所谓的民本,原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需要弯下腰,踩进这冰冷的泥泞里,才能真正触摸的到。

    在集曹,他们跟着吏员巡查市场,处理纠纷。

    面对商贾狡黠的辩解,小贩的哭诉,缺斤短两的伎俩,他们学到的不仅是律法条文,更是察言观色,抽丝剥茧的实务技巧。

    在药局,他们目睹了医工如何用最简陋的器械处理流民溃烂的伤口,如何安抚病痛中的孩童,也第一次直面了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病痛与坚韧。

    在法曹值堂,他们旁听田亩纠纷,债务诉讼,看着吏员如何不卑不亢地应对豪强管家的威逼利诱,如何耐心细致地为老农主持公道,明白了公正二字在具体案件中的千钧之重。

    每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简陋的集体宿处,他们还要在油灯下,忍着困倦和手上的酸痛,撰写当日的见习日志。

    记录所见所闻,反思所学所感。

    陈纪时不时的会不定期过来抽查,然后带回给荀彧翻看。

    有时荀彧也会亲自在部分日志上批下简短的评语。

    “只见流程,未见民情”

    “空发议论,未提解法”

    “观察细致,然未究其因”

    而就在洛阳学子们被考校以及评语劳累时,并北的风也变得格外的冷厉。

    云中郡腹地,白水河畔。

    五月的草原本该是碧草连天,牧歌悠扬的季节。

    然而此刻,这片丰美的河谷却化作了修罗屠场。

    浓烈的血腥味混合着火光焦糊和粪便的恶臭,弥漫在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