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而且橡胶草的种植还不用占据以往田亩的份额。

    只需要在盐碱地上开垦种植即可。

    不仅如此,像种植过橡胶草的盐碱地,土质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多种个四五年,说不得这盐碱地也能变成良田。

    春播的事宜如火如荼,完美衔接了比武大会的落幕,去年收拢了权力的雁门郡也在积极进行着改善。

    去年司法曹赵石入驻,以铁腕收回了雁门军政实权。

    司法曹的精干吏员如钉子般楔入各郡县,整整八个月的血雨腥风,明正典刑,人头滚滚,终于将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势力连根拔起。

    丁原仓皇投奔洛阳袁隗,留下的权力真空被张显迅速填补,由精通律法的司法曹吏员牢牢掌控。

    均分田亩的政令,如同春风,吹遍了雁门饱受盘剥的乡野。

    当那些世代为佃农,甚至农奴的穷苦百姓,颤抖着双手,从司法曹吏员手中接过盖着鲜红官印,写明某某地块归属某某人的田契时,许多人当场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那薄薄的一张纸,是他们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命根子!

    今年的雁门郡,气氛迥然不同。

    郡治阴馆城外,广袤的原野上同样是一派繁忙的春播景象。

    田亩划分得更为规整,阡陌交通,井然有序。

    少了豪强私兵的耀武扬威,多了官府胥吏在田埂间巡查的身影。

    农夫们脸上的愁苦被一种小心翼翼的期盼所取代,侍弄土地的动作也格外用心。

    几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短褐的老农,正围在田头稍作歇息。

    一个穿着皂色公服,头戴小吏巾帽的年轻人走到近前,拿着算筹和册簿,一边询问,一边记录。

    “老伯,这地块记录显示,你家七口人,去岁分得下田五十亩,中田二十亩,可都登记无误?”

    小吏语气平和。

    被问到的赵老汉连忙放下水罐,粗糙的大手在衣襟上擦了擦,脸上堆满感激的笑容:“没错!没错!一点没错!托前将军的福,托官府的福啊!去岁秋收,缴了租赋,家里居然还剩下了余粮。”

    他指着不远处一片已冒出嫩绿新苗的田地,声音有些哽咽,“你瞧,今年开春,官府又鼓励开荒,开出来的头三年还减赋!老汉我带着两个儿子,起早贪黑,又硬生生垦了十亩生地出来!这日子,有奔头了!”

    旁边另一个老农插话道:“可不是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