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那个叫褚燕的少年,身手胆识都不错,我让人塞进锐士营了。”

    张宁闻言,注意力果然被转移,眉头微挑:“褚燕?那小子野性难驯,能适应锐士营的规矩?”

    “规矩就是用来打磨野性的。”张显语气平淡。

    “最多一两个月,即使是块顽铁,也能打造成钢,我不指望他们立刻变成令行禁止的模范士卒,但至少要把那股子散漫江湖气磨掉,把军阵厮杀的根基打牢。

    我要的不是几百个听话的精兵,而是要从中淬炼出几个能独领一军,冲锋陷阵的悍将胚子。”

    他没有再多说锐士营的情况,但张宁能想象那其中的高压与锤炼,当初安北军的新训她还历历在目。

    祭奠已毕,婚事也已说定,两人不再多言,一前一后,默默离开了这片宁静的山坳。

    只剩下那座孤坟,静静地沐浴在山光林影之中,仿佛无声地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下了山,便重返人间烟火。

    晋阳城的繁华,与山间的清寂恍若两个世界。

    春播未过,城内的商业活动格外的热闹。

    张显治下,并不效仿某些腐儒“重农抑商”的主张,反而认为畅通的商贸是活跃经济,调配物资,丰盈府库的重要命脉。

    当然,这种“重视”与放任自流不同,相反,商业的律法与税收是整个并州最为严苛的。

    不犯便万事皆安,一旦有犯,那等待商贾们的就是司法曹的铡刀。

    西市一角,炊烟袅袅,香气扑鼻。

    “老许饼铺”的招牌下,围满了等着买朝食的市民和务工者。

    店主许老汉手脚麻利地从炉膛里掏出一个个烤得金黄酥脆的胡饼,声音洪亮地吆喝着:“新出炉的胡饼!三文一个!一元五个!童叟无欺嘞!”

    一个穿着工坊短打的汉子挤过来,递过一张标有一元的粮票:“老许头,拿五个快点的!赶着去上工!”

    “好嘞!”许老汉接过钱,利落地包好五个饼递过去,顺手从摊子下摸出个小木牌,用炭笔在上面划了一道。

    “五小子,这月都在俺这买够三十个饼了,送你一个肉馅的!”

    这是张显制定的“诚信经营”和“簿记纳税”的一个缩影。

    每个商户都有类似的记录,每半月,市掾吏都会来核查营业额,按十税一的比例征收商税,这个税率在此时绝对算高,其他地方的商税超过百分之六便算重税,而在并州,商税之重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