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

    做香最麻烦的,还是前期香粉的制作,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用不同的方式给它们制成香粉,这一步也花去了陈拾安做香大半的时间。

    磨香泥则是个力气活儿,用榆树皮粉做粘粉,再按比例掺进香粉,瓷盆里倒入水,用木杵慢捣,粉末簌簌融进水里,泛起浅棕色的涟漪,陈拾安弯腰按住杵柄,腰背绷成一道平缓的弧线,沉闷的咚咚声响起,声音却奇异地困在阳台之处,不会往别处散开、惊扰他人睡眠。

    捣到泥料能攥成团、密度紧实,落地不散时,黛色的天空已经渐渐亮了。

    陈拾安指尖沾着香泥,在手背上轻轻按出个小印,轻轻嗅了嗅,又满意地抹掉。

    一旁支着的手机还在录着视频,陈拾安专心做香的时候,也没空去讲解,其实就算讲了,别人也不可能学得来,抛开手艺不谈,光是这种嗅觉的灵敏度和想象力,就不是常人能学的。

    香泥准备好,接下来便是搓香了,陈拾安用那块浸过蜜的布擦了擦香模,香泥被慢慢推进模子,感受着掌心里的那块香团慢慢伸展、变细、变长,好似他的意念延伸出的一部分一样,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去感受香条的纹路、力道、和变化,心境也随着这样的专注而沉浸下来,以物载意的神通悄然施展……

    多余的泥条顺着竹刀边缘翘起,他随手掐断,揉成小团放回盆里,半点儿不浪费。

    等最后一截香泥压进模子,他对着初升的太阳眯了眯眼,指腹轻轻敲了敲香模侧面,收起了手里的香模。

    整整120根,比牙签略粗、长约15公分、质地均匀的香柱便整齐地卧在麻布上。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独特的、却又十分典雅的香气。

    原本在看陈拾安做香的黑猫儿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它依旧趴在阳台的那张纸皮上面,清晨的阳光暖洋洋地落在了它身上。偶尔有风吹来,它的小耳朵就会扇一扇,空气里那淡淡的典雅香气,让肥墨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山里的道观中一样。

    陈拾安也起身伸了个懒腰,过去看看手机视频的录制。

    时间八点二十分了,做这120根香花了他三个小时,比不上工业化的机器快,但就手工制香人而言,这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速度了……

    原本满电的手机,这会儿已经电量见红,内存本就不多,一个视频录完,系统弹出了内存不足的提醒。

    陈拾安一边充着电,一边略显生疏地用着系统裁剪视频的功能,把制香各步骤多余的重复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