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

    武英殿。

    朱由检站在殿后的暖阁中,最后推敲了一遍等会儿的节奏和关键说辞。

    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出。

    “陛下升座——!”

    随着太监的唱喏,殿中原本还略有些骚动的气氛,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三位阁老,六部尚书,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等九卿,再加上六科都给事中,一共二十余人,纷纷离座,整齐划一地跪倒在地。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在殿中回荡。

    “平身。”

    朱由检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他走到御案之后坐下,看着下方重新落座的臣子们。

    今日的人数,比上次在武英殿开会时多了十余人,桌椅的排布也因此显得密集了一些,围绕着他的主位两侧散开。

    有些人是第一次在武英殿享受“坐着开会”的待遇,显得有些拘谨和不习惯,屁股只敢沾着椅子的一小半,腰杆挺得笔直。

    朱由检没有说任何寒暄的话,只是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今日的议程,想必诸位爱卿都看过了,那便开始吧。”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御案上那一叠厚厚的答卷上。

    “今日第一事,便是这《关于提升京师治理水平的对策征集》。”

    他拍了拍那叠答卷,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朕看了一遍,但说实话,众卿家似乎并未完全明白,朕为何要出此策问。”

    “多数的答卷,并不能令朕满意。”

    殿中的气氛,瞬间又紧张了几分。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首席的黄立极身上。

    “元辅,你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道策问的?”

    黄立极心平气和地离座起身,躬身回道:

    “回陛下,陛下登基以来,布德行惠,励精图治,天下瞩目。”

    “臣以为,陛下此举,意在以京师为始,开启一番新的改革气象,为我大明治理,开一个好头。”

    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既有对皇帝的恭维,也点出了“改革+京师”的核心。

    朱由检心中暗道,这老狐狸,说了等于没说。

    但他面上还是点了点头:“元辅所言,算对,但不全面。”

    他环视一周,声音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