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那份卷宗,用他那独特的,略带尖细却又中气十足的嗓音朗诵起来。

    “臣闻,京师者,天下之观瞻,而治天下者,必先治京师。然京师之治,非在朝堂之高论,而在街巷之实务。”

    “今京师之内,道路或有不平,雨则泥泞,晴则扬尘,此其一也。又有饥民乞丐,或卧于通衢,或聚于庙市,有碍观瞻,亦伤圣朝仁德之名,此其二也……”

    高时明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待念到此处,朱由检抬手,示意他暂停。

    他看向依旧站着的薛国观,温和地笑了笑,示意他坐下。

    薛国观有些受宠若惊地坐下了,他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自己身上。

    这一瞬间,他心中的惶恐,已全然被激动所取代,上会之前的那些胡思乱想更是被抛诸脑后。

    ——陛下果然圣明啊!

    “诸位爱卿。”

    朱由检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为何出题为‘京师治理’,而非‘天下治理’?”

    “煌煌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如今国事渐衰,百废待兴,朕比谁都清楚。”

    “然,朕尝闻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京师之地,于朕,便是身;于诸位,便是家!满京文武一千五百之数,若是连这京师都不能大治,朕又怎敢去奢望天下大治?!”

    话音落下,殿中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黄立极率先起身,躬身下拜。

    “陛下圣明!”

    其余众臣,也如梦初醒,齐齐起身,躬身行礼。

    “陛下圣明!”

    朱由检摆了摆手。

    “众卿家坐下吧,朕的话,还没说完。”

    待众人重新坐定,朱由检的语气,却突然一转。

    “朕这道题的另一个目的,却不在题干之内。”

    “它与今日的第二个议题有关。”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心中一凛。

    所有人的神经,都瞬间紧绷了起来。

    薛国观下意识地低头,看向自己桌案上那张薄薄的,写着今日议程的纸张。

    目光扫过,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只见那第二行,赫然写着——

    “着尽数起复天启年间,因门户党争事,而罢斥各员,共聚京师,再做官职分派。”

    这一瞬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