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美的,让这群老狐狸挑不出毛病的理由。

    说国事繁忙?他们会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圣学乃治国之本”。

    说皇兄丧期?他们会说“以学问告慰先帝之灵,乃是最大的孝道”。

    朱由检的脑子飞速运转,无数的念头闪过,又被一一否决。

    不过是片刻之间,一个绝佳的理由浮现在他的心头。

    他在心中将措辞润色了一番,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严肃和自谦的神情。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殿内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朕幼承庭训,粗知经义。如今身负社稷之重,每日批阅题本之余,必会诵读《通鉴》一二卷,旦夕不敢懈怠。”

    “然,学问之道,博大精深,朕所知不过沧海一粟。自觉学问未醇,恐于经筵之上应对失据,贻笑大方。”

    “如此,非但无以光圣学,反倒有损朝廷体面。”

    “依朕之见,不若这样。卿等可先录四书五经或《通鉴》、《祖训》之节略进呈,朕当于宫中细细参详,待自觉有所得之后,再议经筵之事,如何?”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朱由检的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他的姿态放得极低,既表现了自己勤奋好学,又以“学问未醇”这种谁也无法反驳的理由,委婉地拒绝了立刻开经筵的提议。

    而且,他还主动要求文臣们进程经义或通鉴的节略。摆出了一副“我要悄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的架势。

    这下你们总不好逼我了吧。

    我可是真心向学,只是德薄学浅怕丢脸啊。

    黄立极拱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陛下国事繁忙,还能不忘读书经义,实在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

    他先是一记马屁送上,随即话锋一转。

    “然,陛下既觉学问未醇,正该由臣等为陛下解经答疑,以助圣学精进。经筵之事,关乎国体,确实可稍作延后,待到明年春讲再开不迟。”

    “不过,陛下正好可借此机会,先开日讲,由日讲官为陛下日日进讲,如此不出数月,陛下学问必有大长进。届时再开经筵,岂不美哉?”

    ……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一僵。

    完了。

    千算万算,没算到这老狐狸还有这么一手。

    自己说学问不行,所以想缓缓,人家顺着你的话说,既然学问不行,那就更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