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明是大明,东南是东南。

    皇上的手再长,也伸不到东南。

    东南的手再短,也伸得进京城。

    这话听起来有些倒反天罡,令人难以理解对不对?

    其实不然。

    作为大明经济最富饶的地区,经过一些人两百余年的整合勾连,东南早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政商结合利益共同体,而且是大明最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如今这个利益共同体早已是铁板一块。

    收了他们的礼,便是递上了投名状,默认成为了这个利益团体的一员。

    就算不为他们办事,在有些事上也必须睁只眼闭只眼。

    如果不收他们的礼,那便是不识抬举。

    他们便会立刻激活排外的特性,令你事事寸步难行,甚至直接影响国家政务,令你的政绩极其难看……

    这里面的水深到夏言都摸不透,说不清,查不明。

    他如今唯一清楚的就是。

    这个利益共同体已经掌握了大明的白银流入,其中的利益绝非寻常产业可比,甚至等于变相掌握了大明的铸币权。

    只凭这一点,就已经让东南问题足以成为朝堂官员,乃至皇上在有些事上都不得不妥协的顽疾!

    毕竟,这早已不是收拾掉一两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皇上就算不知道这些事情,又怎会看不出这些年来,东南一带税收正日渐减少的趋势?

    只以盐税一项为例。

    夏言清楚的记得,他在嘉靖十五年入阁的时候,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每年还能收回来二百一十七万两盐税。

    可到了今年,收上来的盐税已经下降到了一百七十二万两。

    这些年大明的户籍呈上升趋势,用盐量自然也只能呈上升趋势,但在大明朝廷没有降税的情况下,收上来的盐税却日趋减少,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相关此事皇上也并非没有命人去核实。

    可是前去核实的官员,要么回来提供了“合理”的说辞,要么便遭遇意外一去不复返,甚至还使皇上遭遇的火灾越来越频繁。

    这就让皇上也不得不偃旗息鼓,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鄢懋卿的这部《破倭记》,尤其是第二期,虽然尚未触及这个利益共同体的根本,但却将一些不该上秤的事情放到了阳光下,为其引来巨大的麻烦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