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转嫁到他和詹事府官员身上,接下来不管是他们此前的行为瑕疵,还是今后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鸡蛋里挑骨头,并被无限放大、歪曲和捏造,形成铺天盖地的骂名席卷而来。

    而他作为詹事府的部堂,自然首当其冲。

    鄢懋卿本来是不怕背负骂名的。

    但骂名也分轻重,这次的骂名极有可能让他像前朝大太监刘瑾一样惨遭凌迟,这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背负了……

    可这事又不是他说了算的。

    有句话叫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根本防不住,而且一定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骂名也就越大。

    最终一定还是会发展成为阻断言路、排除异己、迫害忠良之类的凌迟骂名,演变成为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使得朱厚熜不得不将他拉出来当替罪羊,以此来平息众怒,维持国家稳定。

    这对于历史上的许多权臣、宦官和改革家来说,就是一个难以脱身的死亡螺旋。

    不过如果鄢懋卿没记错的话。

    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即是说预防水灾的正确方法是疏导,防民之口的正确方法则是广开言路……广开言路……

    而与“背负骂名”相对的,应该就是“沽名钓誉”……

    有了!

    如果我从现在开始非但什么都不做,还利用如此无限的权力,使些更加无耻的手段加大“沽名钓誉”的力度呢?

    是不是就可以摆脱这个死亡螺旋,抵消掉部分骂名,甚至赢得美誉?

    另外。

    “广开言路”亦是一个绝妙的破局之法!

    朱厚熜因为控制不了言路,因此此前多是“防民之口”的被动手段,内心最抵触的就是广开言路,甚至不惜背负骂名以廷杖立威。

    我这么一搞的话,岂不是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

    如此一来,朱厚熜不收回西厂特权,命我革职闲住,赶我致仕回乡就怪了!

    稳!

    这回可太稳了!

    所以说危机危机,危境之中往往藏着机遇!

    于是鄢懋卿当即对车夫喊了一声:

    “先不回家了,即刻送我回宫!”

    ……

    乾清宫。

    “鄢懋卿接了朕的圣旨之后,就说了‘我不玩了’和‘累了,毁灭吧,赶紧的’这两句话?”

    朱厚熜蹙眉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