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墙的编织纹理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既大气又充满了自然的韵味。
一楼的茶室兼具了会客室和书房的功能,古朴大气,二楼的空间显然被人精心设计过,兼具了隐私又保证了视觉和通风采光。
整体看上去,不像凡俗的居所,倒更像是传说中老神仙隐居修炼的仙居,古朴、清雅、别具一格,与身后的竹林光影溪流和谐地融为一体。
“乖乖……这真是竹子盖出来的房子?”
“俺活了这么大岁数,头一回见这么漂亮的竹楼!”
“广福叔这脑子是咋长的?秋笙这手艺是咋练的?神了!”
“以后俺家要是也能起这么一间,这辈子都值了!”
“怎么办,我突然不想盖青砖瓦房了,我也想盖这样一间竹楼。”
周遭的村民们早就围过来,发出阵阵惊叹和羡慕的议论声。
桃溪村的汉子们更是与有荣焉,胸膛挺得老高。
竹楼的主体工程尘埃落定,剩下的精细收尾工作不是人多就能加快进度的。
比如用桐油混合其他材料制成的防腐防虫涂料,要仔细地涂抹竹楼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对一些细微的缝隙进行最后的填补修饰,比如安装一些更精巧的内部小构件,这些都是只有张秋笙可以做得好。
李月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钱袋,开始给前来帮工的汉子们结算工钱。
轮到桃溪村的田大力、栓子等七个汉子时,气氛不免有些伤感。
这十几天下来,他们不仅在谢广福这里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吃饱吃好,工钱日结,从不拖欠。
细细算来,每人竟都攒下了一百五六十枚沉甸甸的铜板,加起来就是一千多枚!这对于刚刚安顿、家底空空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小财富,可以去谢铁匠那里买上好几把趁手的农具带回家了,也足以让家里宽松好一阵子,甚至能添置些像样的家当。
田大力捏着手里那串用麻绳穿好的铜钱,心里百感交集,脸上满是不舍:
“广福哥,广福嫂子,这……这就干完了?俺们……俺们真舍不得走。在您这儿干活,痛快!吃得好,工钱实在,还能跟着学本事。”
他回想起这些日子,特别是谢秋芝兄妹进城采买回来后,伙食档次直线上升,猪肉、猪油渣、甚至偶尔还能见到鸡蛋,那是他们逃荒以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栓子也在一旁用力点头:“是啊,广福哥,以后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