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虽然个子高,可没这么……这么壮实啊?”

    谢锋停下动作,擦了把汗,气息依旧平稳。

    他不好说空间和现代健身理论,便用最朴实的话回答道:“没啥诀窍,就是多干活。重活、累活抢着干,把自己往死里操练,吃的跟上,自然就长了。”

    他指了指工地上那些材料,“你看,这搬砖、和泥、挖土,都是练力气的法子。你试试每次比别人多搬几块,多挖几锹,日子久了,力气自然就大了。”

    这话虽简单,却蕴含着最基础的“超量恢复”原理。谢永强将信将疑,但看着谢锋那身极具说服力的肌肉,也暗暗决定以后干活得更卖力些。

    砖厂这边忙得热火朝天,窑区那边也没闲着。

    第三窑青砖眼看就要烧制完成,开窑后,村里建暖房所需的砖块也就勉强能凑够了。

    烧制木炭的活计虽然暂时停了,但姚大也没闲着,他带着专门负责烧炭的几个汉子,每天上山寻找合适的木材,砍伐,再运回来。

    如今他们有了谢广福“赞助”的神器——一把现代工艺的大木锯,用起来削木如泥,效率比之前快了何止一倍!

    他们用这把锯将木材切割成合适的长度,再劈成大小均匀的柴薪备用,为后续烧炭做准备。

    这把锯子自然也引起了老木匠张林木的注意,他跑来看了好几次,摸着那光滑的锯条和无比锋利的锯齿,稀罕得不行,心里琢磨着哪天谢广福得空了,他高低也得去求一把来,这对他做木工活帮助太大了。

    而村里的另一个技术核心人才——谢铁匠,如今也是今非昔比。

    他新收了两个机灵肯干的小徒弟,现在蟹壳窑这边加上他共有五个人,每天炉火不熄,轮班作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早响到晚。

    他们现在每天大约能打出五到六把质量上乘的锄头或铁锹,或者十来把镰刀、柴刀等小件农具。

    之前库存的“铁疙瘩”确实消耗很快,但谢广福早就提醒过他们,铁疙瘩用完了可以去之前军器监废弃的那个半成品铁矿洞搜集残留的铁矿石回来自己熔炼。

    所以,桃溪村田大力他们所担心的“铁料用完”问题,在桃源村这边基本不存在,谢铁匠已经有了稳定的原料补充渠道。

    谢铁匠现在的收入方式没变,还是计件制,只不过每把农具的单价从原来的三十文降到了二十文。

    这是因为他的两个新徒弟的工钱是从村里公账出的,降低单价也合情合理。

    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