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吃饭时,得知乔迁宴一切准备就绪,谢文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放下碗筷说道:

    “对了,爹,娘,哥,姐,有件事差点忘了说,沈大人和他妹妹沈萱,明日会亲自来参加咱们的乔迁宴。”

    “沈大人要来?”李月兰有些惊讶:“他怎么知道咱们要办乔迁宴?”

    谢文解释道:“娘,是我告诉他的。”

    接着,他便将在崇实书院的见闻娓娓道来。

    原来,《浮世录》在二月翰林院的纂书比试中,碾压了所有对手,成为佼佼者。

    承景帝李稷在朝堂上更是明确表态,称此书具有“醒世”意义,要求所有地方官员熟读,切不可让书中所载之不公成为常态。

    皇帝这番话,无疑是为《浮世录》的正统性和重要性定了性。

    谢文感慨道:“以往的王朝,君王大多不喜欢言官史官记录阴暗面,但咱们这位皇帝不同。他十四岁登基,刀口舔血十年才打下这江山,如今天灾人祸,贪官又那么多,表弟们……呃,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他也明白讳疾忌医的道理,如今沈大人就是名医,《浮世录》就是那剂苦药,他是不得不吃,也是真心想治这大宁朝的顽疾。不管后世如何评说,先救江山于水火才是他最想要的。”

    谢秋芝调侃:“小文,你去学院念书,懂得越来越多了,连皇帝的事情你都清楚啊。”

    谢文叹气:“哎,你是不知道,我们崇实学院的学生私底下什么话都说,八卦消息听多了,自己也变得有点八卦了。”

    谢锋却点头:“小文说的对,皇帝敢直面自己掌管皇朝不利,确实是个拎得清的,这样的话,我到时候“训练”表弟们的时候也不用束手束脚了。”

    谢文继续陈述自己知道的八卦。

    原来《浮世录》的爆火和皇帝的肯定,使得沈砚成为了各大学院争相邀请的讲学对象。

    他的启蒙恩师石坚近水楼台,月底便请沈砚到崇实学院讲学,深入解读《浮世录》背后的深意。

    谢文听完自己的必修课,一有空就跑去听沈砚讲课。

    沈砚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聪慧沉稳的少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考进了崇文学院,课后特意找到他,询问桃源村近况。

    谢文便提起了桃源村的变化和家中即将举办的乔迁宴。

    沈砚知道时机成熟了——沈萱磨蹭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结交谢秋芝,不如就此推她一把。

    他便对谢文提出,承蒙谢兄多次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