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看着去年田大力几人已经翻整过一次的土地,两人一合计,还是决定花银子请人帮忙春耕。

    “咱俩种点小菜自己吃还行,真要把这十几亩田都种上粮食,那不得累散架了?”

    谢广福叉着腰,看着自家的田说道。

    李月兰深表赞同:“就是,家里现在又不缺那点米粮,何必受这个累。请人干,咱们轻松,也能给村里人增加点收入。”

    这毕竟是自家的田,即使兜里有银子也不缺粮,但自家的田荒废了肯定不行,也影响村子整体面貌。

    于是,谢广福回家写了张招工启事,打算贴到村口大榕树下的牛车站去。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桃源村和隔壁桃溪村最近的新鲜现象了。

    从上个月开始,两个村竟然都陷入了“用工紧张”的状态!

    去年这时候,他们想请人翻个地,随便在村口吆喝一嗓子,立马能围上来一群汉子争着干。

    现在?

    难喽!

    为啥?

    因为两个村子在各自开了“理事会”之后,都跟上了发条似的,铆足了劲搞建设!

    桃源村这边,砖厂扩建、炭窑增产、祠堂、村委楼和学堂奠基……一堆工程都在招人。

    桃溪村那边也不甘示弱,跟着桃源村有样学样,修渠铺路、伺候农田和菜地,还要派人去清川河缓坡量地,忙得也是热火朝天。

    再加上眼下正是春耕和育种的关键时期,这也需要大量人手。

    这样一来,两个村里但凡有点力气、能干活的人,几乎全都动起来了,很少有闲着的。

    所以现在想招短工,还真得像谢广福这样,正儿八经地写个招工启事,贴到人流集中的牛车站去,等人自己上门来问工。

    谢长河也学会了这招,他现在把村里的大小工地招工信息都归拢到牛车站那边,车站那边现在经常聚着人,弄得跟个小集市似的,还挺方便。

    谢广福在家写好告示,又和李月兰悠闲地吃了顿午饭,当然,他们可不是吃什么“忆苦思甜”的馒头,而是鱼虾蔬菜水果,样样不差。

    下午李月兰还要去贴告示,谢广福则背着手往砖厂那边溜达,打算去看看扩建的进度。

    远远的,就看见砖厂那边,谢锋如同黑面神一样杵在那儿,双手背在身后,那柄让人望而生畏的“龙痕戒尺”拿在手里。

    而他面前,那五个穿着粗布衣、灰头土脸的“表弟”,正吭哧吭哧地搬着砖,一个个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