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婉风沉 >
    
了他们应得的功名,便也无人再闹,他们转而称颂朝廷,给皇帝歌功颂德。

    士子冲击贡院的事件算是稳妥平息,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这场风波的平息,全仰仗婉儿那无微不至的洞察力。

    皇帝自是龙颜大悦,一面下旨严惩舞弊者和监考官员,一面厚赏有功之人。

    论功行赏的旨意旋即下达,周婉儿三字再度传遍朝野——昔日“神医”之号未消,今日又添“神断”之誉。

    赏赐如流水般涌进白玉堂:绫罗绸缎、金银珠玉、古玩奇珍,堆霞积锦。

    然而,婉儿却只是淡淡一瞥,命阿苦登记入库。

    站在白玉堂新馆门口,婉儿看着贡院门前渐渐散去的学子,眉头稍得舒展。

    她有个习惯,总要在一件事、比如手术完成后,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总结剖析一番。

    对于本次的“科场弊案”,她也一样在心中默默复盘。

    黄粱梦迷香……针孔……偷换糊名签……

    这套手法,令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镇国金佛案”?

    一个模糊的念头,如同水底的暗影,悄然浮上她的心头。

    窗外月色渐寒,薄辉透棂。

    室内一灯如豆,烛影摇晃,将她沉吟的侧影投在壁上,忽明忽暗,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婉儿在案上铺开两张宣纸,亲手画了“科场弊案”和“镇国金佛案”两张思维导图,借此梳理两案的关系。

    左边是“科场弊案”:字迹飞乱,箭头与方框交错:“黄粱梦迷香→针孔→换糊名签→得到功名”。

    右边是“镇国金佛案”:线条更繁复:“军饷→铸佛→镇国铭文→太后倒台”。

    她以指尖蘸冷茶,无意识地在两图之间划动,目光如梭,反复斟酌。

    两案的共同点:

    其一,手法都极精密。科场弊案用黄粱梦迷香与特制针具。镇国金佛案则借工部铸造与白云庵地宫,非寻常人可操。

    其二,器具都极专擅。黄粱梦迷香针具和敕造器具,非寻常人所掌。

    其三,核心目的都被偷换。科场弊案是窃据别人“功名”;镇国金佛案则是窃据朝廷“军饷”,更将“谋逆”二字暗嵌其中。

    两案的不同点:

    其一,目的层级。科场弊案只为利与名,其目的一眼可见。镇国金佛案到底图什么?若只图四十万两军饷,直接藏匿不更好?何必要绕个大弯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