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觉得山匪靠抢劫度日是天经地义。叶晨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绝佳的案例——汉末的黑山贼张燕。张燕坐拥百万之众,与名门出身、兵强马壮的袁绍对峙多年而不落下风,靠的是什么?难道真是靠抢劫袁绍的粮仓来养活这百万人吗?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显得头脑不太好用,但也不至于愚蠢到能让山贼天天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抢走足以供应百万人的粮食。张燕真正的根基,在于他将治下的民众“亦农亦兵”,在自己的地盘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老老实实地种植农作物,自给自足。

    这才是山贼做大做强的正确道路!抢劫,只能是偶尔改善伙食、补充资源的手段,而绝不能是立身之本。

    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地,远比一次两次的抢劫胜利要重要得多!

    思绪翻涌间,前方豁然开朗,一股喧闹、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校场,到了。

    与其说这里是校场,不如说是一片被踩实了的黄土地,面积倒是不小,足够千人聚集。场边零零散散地插着几个箭靶,大多已经破败不堪,上面插着的箭矢寥寥无几。几排简陋的兵器架上,横七竖八地靠着些长矛、朴刀,许多都已经锈迹斑斑。

    所以此刻的叶晨,心中早已定下了第一步计划——精兵简政!必须将战斗人员与生产人员彻底分离开,让当兵的职业化,专司操练与战斗;其余的人,则全部下地,去当一个安安分分的农夫,为整个山寨提供最坚实的后盾——粮食!

    叶晨一边走一边想,很快就来到了校场中央。大老远就听到场中传来震耳欲聋的哄闹声。人群黑压压的一片,大概有一千来号人,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大声吹嘘着昨夜的“英勇”,有的人甚至直接在场边支起了赌局,用抢来的铜钱和布匹作为赌注,吵得面红耳赤。

    让叶晨眼皮直跳的是,他粗略一扫,便发现这上千人中,居然超过一半都是老弱妇孺。那些所谓的“山匪”,许多都带着自己的家眷。女人们抱着啼哭的婴孩,或者在人群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丈夫;老人们则佝偻着背,眼神麻木地坐在角落里;半大的孩子们光着脚丫在人群中追逐打闹,将这严肃的集会之地当成了游乐场。

    也就是说,真正能上阵厮杀的青壮年男子,绝对不超过五百人。

    而这所谓的五百人,此刻也是形态各异。有的衣衫不整,敞着胸膛露出瘦骨嶙峋的排骨;有的宿醉未醒,打着哈欠,眼角还挂着眼屎;有的则扛着一柄与自己身材完全不符的大刀,故作威猛地向周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