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诡三国 >
    
火的教训中,被迫去适应、去学习、去反制。

    在斐潜这一方,为了发挥火炮的威力,他已经开始将炮兵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技术兵种。

    其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未来随着火炮技术的演进……

    火炮会因为战场的需求而产生改变,或是往轻便发展?

    还是走向射程更远的路线?

    亦或是单纯的追求威力更大,更残暴的破坏力?

    这些不仅对于金属冶炼要求更高,也要求专业炮兵技术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懂得测距、瞄准、装药等,还会要求复杂的后勤保障体系……

    甚至还会倒逼步兵操典的进化,针对于步卒去开设专门的炮兵训练课程等等。

    还有骑兵要如何配合火炮?

    不仅是后方补充进来的新战马,对于火炮巨大轰鸣的适应能力,也包括哪些骑兵,要如何注意自己的跑位,不至于挡住了炮线等等……

    除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兵卒人马相互协同,就连后方也是需要根据火器战术的变化,进行调整。

    比如铸造一门合格的重炮需要耗费巨量的优质铁料、木炭和工匠工时……

    运输这些动辄数千斤的笨重铁家伙,需要庞大的车队和健壮的挽马驮骡……

    维护保养更是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炸膛,需要对于防潮防锈等化学科技树的攀爬……

    这是一个吞金巨兽!

    但也是可以拉动华夏科技整体提升的巨大把手!

    如果斐潜做得好,那么一切就进入华夏帝国的正循环!

    科技确保战争的胜利,军队稳固占领的区域,获取更多资源,再次提升科技,增长人口,资源开始短缺,再次扩张……

    华夏地大物博?

    都是屁话!

    华夏什么都缺!

    确实,华夏拥有东亚最广阔的农耕平原,以及丰富的水系和多样化的物产等,这确实是『地大物博』的物质基础。

    但是!

    真正束缚民众的从来不是土地本身,而是资源分配不公与流动机会的缺失!

    但凡是以『地大物博』来掩盖底层民众百姓生产生活资料短缺事实的,都是非蠢即坏!

    就像是米帝用平均收入掩盖贫富差距一样。

    这种抑制民众需求,将经济资源控制权收归中央,切断民间通过贸易获取资源的渠道,强化土地依赖的手段,是儒家从『安土重迁』思想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