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诡三国 >
    
老丈之田,以亩三石计之。待战后老丈可持此牌直取!』

    老农大惊,『小老儿田产可达不了亩三石!』

    枣祗摆手说道,『今夺老丈衣食,岂可不偿?老丈不必推辞。』

    老农看着枣祗,想起了之前枣祗帮他们一起耕作,指导种植的情形,再看看手中的木牌一时之间,只能是连连摇头叹气,也不再坚持,就被枣祗搀扶到了道路一旁。

    若是旁人前来,没有了前期的付出,又怎会有当下的情感加持?

    枣祗挥挥手,抢收工作终于是可以再度展开。

    ……

    ……

    另外一方面,枣祗派遣黄忠等人的作战,恰巧放大了骠骑军的优势,也就是精锐兵卒的作用。

    战斗规模越小,单个士兵的素质,即『精锐程度』对战斗结果的影响就越大。

    河洛是一块相对宽广,四通八达,至少是比关隘之处要来的更加宽阔的战场。

    在这样的战场之中,曹操试图摧毁河洛生产的战术,就刚好被枣祗的这种『疲兵』战术所克制。因为曹军派遣出来的部队,都是属于分散的,小规模部队。

    而在小规模的战斗当中,这种小规模通常在百数级别上,指挥作战的将领可以很轻易的让自己的指令通达到每一个兵卒身上,战术意图可以迅速执行。此时对于战争机器而言,其每个『零件』自身的质量,即士兵的武艺、勇气、经验和临场反应,就直接决定了这部战争机器的战斗力。

    相反,大规模作战,万人级别以上之时,因为人数众多,主帅的指令需要经过多级将领军校层层传递,才能到达最基层的士兵。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延迟、失真和误读是致命的。阵型的保持、军阵的移动,作战时机的把握远比单个士兵是否勇武更重要。士兵其个人武艺的发挥空间,是很小的。

    当然,也不排除类似关老二那种斩将夺旗的小概率事件……

    在大规模会战当中,战术侧重于宏观布局,如『正面重步兵扛线,两翼骑兵包抄』等等。个人的闪转腾挪空间很小,因为前后左右都是人。战斗更像是两个方阵的『推压』和『消耗』。

    当黄忠等人和曹军小部队接触战斗的时候,战斗地点是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发生在河流,山林、村口、渡桥……

    精锐士兵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发挥其更高的格斗技巧、更强的体力和更丰富的战斗经验。兵卒可以执行更复杂的战术动作,如默契的小组配合、精准的远程射击、灵活的迂回穿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