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宽。

    苏神此时的右胳膊已经伸得更开,上臂与躯干的夹角达到125度,小臂完全水平,肘关节微屈,棒尖离赵昊焕的V型凹槽只剩2.8米。

    他手腕轻轻往下压了一点,让棒体前端微微倾斜2度,通过余光确认棒尖与凹槽中轴线完全重合后,手指又松了松,握力降到22N——

    这是为后续“超极限下压”留的力,握得太死,嗯。反而没法快速推送棒体。

    赵昊焕的预跑速度越来越快,他能感觉到核心肌群在发力,腰腹硬得像块铁板,连呼吸都变成了短促的“快吸快呼”,却没让左臂有任何晃动。

    也不敢有。

    这种极限的动作,他们虽然也一直有练,但是在实战里面做还是头一回。

    而且这个失误的概率很高,在训练里面成功率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在实战。

    必须全神贯注才行。

    一点训练的步骤都不能有差错。

    砰砰砰砰砰。

    苏神进一步接近。

    赵昊焕V型凹槽里的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更紧了。

    凹槽内壁的张力在慢慢提升。

    就像一张拉满的网。

    等着棒体“钻”进来。

    苏神的右胳膊此时已经完全锁定姿态,上臂125度的夹角通过三角肌后束的发力维持着,小臂水平,棒体平行于地面,棒尖离凹槽越来越近。

    他能感觉到手指与棒体的接触越来越轻,却能精准控制棒体的方向。

    这是“超极限下压式”的关键,送棒臂的刚性与手指的柔性结合,既保证轨迹稳定,又能快速传递棒体。

    预跑区2米处,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赵昊焕的预跑速度已经跟开始匹配苏神的节奏。

    他的前脚再次落地,步幅虽在变化,却没让接棒臂的位置有任何偏移,V型凹槽离棒尖只剩1米。

    掌心肌肉的张力提升到27N,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贴在凹槽内壁,能清晰感觉到空气流过凹槽的细微触感,却不敢有丝毫动手指的念头——

    “超极限下压式”的接棒,讲究“被动触发”,要等棒体主动嵌入,再发力包裹。

    苏神此时的上半身稍微往前倾了一点,右肩微微下沉,让送棒臂的角度更稳。他的右手腕继续往下压,棒体前端的倾斜角度增加到4度,棒尖离凹槽只剩50厘米。

    手指的握力降到20N,食指和中指轻轻贴在棒体上,像是在“引导”棒体往凹槽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