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感叹:

    “原来宇宙是这样的,以前在课本上可看不到这么清楚的照片。”

    与此同时,全球各大电视台的早间新闻节目,也将天神之眼的图像作为头条。ABC的新闻主持人,正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展示着天神之眼拍摄的另一幅图像——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清晰可见,周围的彩色条纹像油画一样绚丽。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太空视角,如此清晰地观测木星大气活动,”

    主播的声音带着激动:

    “天神之眼望远镜就像人类的‘宇宙之眼’,帮我们揭开了宇宙更多的奥秘。”

    在巴黎,《世界报》的头版用“宇宙的礼物”为题,刊登了天神之眼的图像;在伦敦,街头的电子大屏循环播放着星云的动态图像,吸引路人驻足观看;在悉尼,天文爱好者们自发聚集在天文台,拿着报纸上的图像,与望远镜观测到的景象对比,兴奋地讨论着宇宙的奥秘。

    而最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哪里?

    是春城,在春城的春城电视台的早间新闻里,进步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以及天神之眼的图像同步播出。在电视屏幕前,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神奇的宇宙图像,眼里满是惊讶。

    显然,这一切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接的看到这样的新闻。

    其实,这一天,大抵上全世界都是极度震惊的。

    毕竟,这是人类第一次可以以天神的视角去窥探遥远的宇宙,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天神的话。

    不仅仅只是普通人如此,李毅安同样也是如此,他看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送来的照片时,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图像不仅仅是一张张漂亮的照片,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起点。

    从这一刻起,天神之眼望远镜将带着人类的好奇心,在太空中继续前行,也许它真的可以有新的,甚至可以改变未来的发现。

    毕竟,相比于哈勃望远镜,“天神之眼”不仅仅只是更昂贵,而是更强大,毕竟它增大了口径。从理论上来说望远镜就像一只“光线收集桶”。它的集光能力取决于主镜的面积。面积越大,能收集到的光子就越多,就能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

    从2.4米到4米,这个主要提升不是“望得更远”,而是“看得更清”和“看得更暗”。

    看得更清意味着图像分辨率更高,细节更丰富。看得更暗意味着能探测到更微弱的光线,从而发现更遥远、更古老的天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