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拍下遥远的宇宙,而且拍出来的照片画质更细腻、噪点更少、在极度昏暗的环境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4米的天神之眼”理论上可以探测到更远、更古老的星系,可能将人类的可观测宇宙边界再向前推进一大步,达到约220亿光年,甚至更远。

    “那它能不能找到另一个地球呢?”

    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之后,李毅安又是哑然失笑,即便是发现了几十亿光年之外有一个地球又怎么样?

    能飞得过去吗?

    如此摇头轻叹一口气,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至少,有了一个新发现之后,可以摆出一个为了全人类的模样,然后在世界范围内收割人才……”

    什么为了全人类之类的话语,不过只是话术。

    所谓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表面上是一家企业,可是实际上……就是没有航天局之名的航天局而已。

    和NASA以及苏联航天局没有任何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更加的开放,它向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敞开了大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要吸纳人才。

    这个世界,别说是西欧,就是南非、东非也都是有人才的,你只有放开了大门,才能利用某一个高大上的名义吸引他们到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利用各国人才的态度,李毅安一直都是持以开放的心态。他绝对不会像俄国人那样的犯傻——在另一个世界,苏联内务部成火车的把德国专家运回苏联,用面包、黑海度假村以及子弹让德国专家为他们效力,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德国专家的到来,至少让苏联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十年,可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基于保密的理由,禁止德国科学家接触苏联的技术,甚至禁止他们接触同时期的西方技术,这使得德国专家只能闭门造车,继续在他们原本的研究上继续研究。

    在这种过程中,德国专家的技术“越来越落后”,最后,苏联人发现把他们的价值榨干了,就把他们直接扔回了东德或者西德。

    这就是苏联式的方式。

    而与此同时,反观美国,对德国专家的使用基本上就是——只要你有能力,那就用你,作为战俘的冯布劳恩是美国太空计划的负责人。而苏联那边掠走的火箭专家,却不受信任,有的人掉进火箭燃料箱,尸骨无存,有的消失在西伯利亚,有的则突然暴病身亡。

    为什么,在苏联的眼里那些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