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状元!

    一众女子纷纷起哄。

    这还没出家门呢,就已经护上了~

    小妹更是个喜欢热闹不怕事大的,直接跑到门边,隔着房门向外高呼“家姐说了,还要姐夫自己做一首催妆诗~”

    门外的林道,听闻此言也是笑。

    ‘若不是我查资料出了纰漏,现在等着出嫁的就该是你了。’

    “且容我想一想~”

    林道郎声回应,迈步在院子里转圈。

    看似在思索诗词,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想着,哪些诗词的朝代合适。

    自己做诗是不可能,没那份功底,或者说是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同。

    可他能做文学界的搬运工,前提是应时应景。

    过了一会,终于是有了合适的。

    他迈步来到门前,再度郎声念诗。

    “宝鸭香消烛影低,被翻红浪梦魂迷。”

    “来朝共把鸳鸯带,认取同心结子齐。”

    看热闹的赵匡胤等人,顿时起哄,哄然大笑。

    这首诗在这个时代来说,就是带着俗气,过于直白。

    不过却是很符合武人的身份。

    粗鄙好色嘛~

    屋内也是响起了一片笑骂声。

    “姑爷这是等急了。”

    有符彦卿的妾侍笑言“急着要被翻红浪。”

    去过海边的朋友都知道,海浪是一波接一波,律动节奏连绵不绝。

    被子如同海浪一般有节奏的抖动,经历过的人的都懂。

    之前接受过婚前教导,看过会动木偶与插画图的新娘子红了脸。

    虽说俗了些,可的确是姑爷自己做的诗。

    单单是这一项,就远超绝大部的武夫们。

    盖上了盖头,终于是到了出门的时候。

    盖头很早就出现了。

    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女子出嫁经常遭遇劫掠。

    为此用纱巾蒙头,避免容颜被贼人看上掠走,就成了盖头的雏形。

    多年下来,尤其是历次战乱之后,已经成为了婚俗普遍使用的重要环节。

    房门打开,女眷们簇拥着新娘子走了出来。

    一身深绿色的花钗礼衣,与一身摄盛红袍的林道,可谓是相得益彰。

    这就是自唐以来传承下来的红男绿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

    像是这个时代的红男绿女,满清时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