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在他没有把这些“集大成”之前,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有数十种释义。

    门户之见的“门户”就是宗派。

    嫌弃文人吵架用来互相抨击对方学问的,因为门户之见,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集大成”之后朱熹的理学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喜欢。

    钱谦益如今听到余令自学《论语》,眼睛都要瞪出来了,怪不得余令总是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这怕是读书读的吧!

    “你先生呢?”

    “我先生被建奴抓走了!”

    钱谦益深吸一口气,他觉得他知道问题的根源了。

    这余令的确是没把圣人的书读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学问。

    “我问你,何谓理?”

    余令龇着牙笑道:“这还不简单么,夫子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我要和你讲道理,前提是你必须听我讲道理!”

    余令伸手一指,笑道:

    “你看这些人,开始的时候我在大街上说了,老虎要吃人的,他们不信,你现在问问他们信不信?”

    钱谦益望着那躺在地上的尸体愣住了。

    读了无数书,他竟然反驳不了余令的邪说,从根源说余令说的没错,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规则了。

    自己当初买的假瓷器,不也有人说是真的么?

    那是因为自己握着理,握着规则。

    见凉凉君不吭声,余令笑道:

    “我现在跟他们讲道理你看他们敢吭声么?”

    余令叹了口气:

    “我要是有夫子的身高,有能拓国门之关之力,我要是有那些弟子,我说什么别人敢反驳么,凉凉君我说的对么?”

    望着余令那求知的眼神,钱谦益觉得自己脑子好疼。

    他无法去形容自己此刻的感受。

    他觉得余令是有学问的,学的还不错,不然也不会第一个交卷了,但这个学问好吓人。

    这是余令以德服人?

    他余令读圣人的书竟然走的是另一个道!

    “你现在在看什么书?”

    “我很喜欢朱熹圣人的书!”

    钱谦益深深吸了一口气,咬着牙道:

    “把你家的书扔了,我借你黄榦写过注释的《四书》和陈埴与叶味道的《木钟集》!”

    余令闻言咧着嘴开心的笑了。

    余家就缺底蕴,闷闷的陪嫁礼给钱略显肤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