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先生满意地点点头。

    “坐下,诸位同学,算学乃百技之基,将军常言,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算学的运用,这是一门能学到老的学问,都认真点!”

    小学的课程表上,语文侧重实用文书写,阅读理解和基础语法,数学以算术,基础几何,简单应用题为主课,占据了大半时间。

    此外,还有一门令孩子们既感新奇又有些头疼的“格物”课。

    格物课没有固定教材,更多是先生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

    比如,今日的格物课,先生就端来了一盆水,几块形状大小不一的木块和石头。

    “为何木块浮于水面,而石块沉入水底?”先生问道。

    孩子们七嘴八舌:“木头轻!”“石头重!”

    先生摇摇头,拿出一个精巧的小天平和一套标准砝码:“这块小石头,比那块大木头轻,为何石头沉,木头浮?”

    孩子们哑然。

    先生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分别称量同等体积的木块和石块,引出“密度”的概念。

    虽然只是最粗浅的接触,却像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质疑常识,探究原理的种子。

    郝昭对此格外着迷。

    每次放学后,他都会跑去工坊区外围,看着那些高耸的烟囱和听到里面传来的轰鸣声,一呆就是好久。

    晋阳城西北角,坐落着并州如今算作最高等级的学堂,“并州郡学”。

    能踏入这里的,至少是十四岁的少年,且需通过颇为严格的小学毕业考核。

    这里不再免费,但学费不贵,贫苦家庭可以完成一些劳役代替学费,此外还设立了优厚的奖学金,吸引着并州乃至周边州郡最聪颖,最好学的年轻人。

    学制四年,目标是为并州培养急需的中级技术官吏,工坊管事,军械研发人员,基层官吏。

    郡学的气氛,与蒙学,小学的活泼截然不同,充满了严肃和专注。

    这里的课程更深,也更专。

    语文课开始涉及公文写作,逻辑修辞,数学课已经推进到代数方程,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并开始与实际问题结合,如计算粮仓容积,测量地形高度,分析机械传动比。

    而真正让郡学与小学跟蒙学不同的,是“物理”和“化学”两门课的深化。

    格物课上,不再是简单的现象观察。

    格物讲师多是来自匠作营的大匠,偶尔张显也会亲自过来讲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