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自汉朝开始推行了一千多年,在整个天朝早已根深蒂固,谁也不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各类学派,各类思想,各类学术依旧不是不能发展。

    正如前些年出现的“心学”,亦如王廷相等人推崇的“气学”。

    在场的都是饱读四书五经,在奉程朱理学为官学的制度中,凭八股文一步一步考上来的儒生。

    没有人会欺师灭祖,否定儒学,但这不代表便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术思想进步,渐渐解开禁锢,使得大明与时俱进!

    这里有不一些人出身东南,曾经亲眼见过远渡大洋而来的夷人,见过他们的大船,见过他们的利炮,见过他们带来的世界舆图,见过他们称作“科学”的新鲜理论。

    他们能够感觉到,在许多不被重视的领域,大明已经不再领先世界,甚至渐渐有了落后的趋势。

    或许即使是曾经七下西洋杨威世界的大明朝,已经到了不能继续故步自封,沾沾自喜的时候了……

    所以这“稷下学宫”。

    正是大明需要的一次革新,是皇上决心重整吏治、励精图治的一次重要尝试!

    而这,也正是他们做梦都想促成的政治理想,正是他们施展政治抱负的难得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

    “鄢、鄢部堂……”

    一个刚被扔出詹事府,像条死狗一般趴在地上的绿袍官员,艰难的抬手伸向鄢懋卿。

    他顾不得被打烂的屁股,此刻也不知是疼的还是对鄢懋卿的这番话感同身受,竟泪流满面的道:

    “卑、卑职也想加入稷下学宫,不知是否可以?”

    “不可以。”

    鄢懋卿绝情的摇了摇头,

    “稷下学宫学士首重品德气节,你虽受了詹事府的廷杖,但不足以证明你的品德气节,下次一定。”

    说着话,鄢懋卿又居高临下的看向了赵贞吉等人,正色问道:

    “此事全凭自愿,稷下学宫难进易出,日后若想离去全凭自愿,不设任何限制。”

    “现在,给出你们的回答!”

    下一刻。

    “微臣叩谢天恩,愿效犬马之劳,以报君父万一!”

    赵贞吉等人纷纷下跪,朝着文华殿的方向叩首谢恩,随后才面向鄢懋卿行礼,

    “前误疑鄢部堂,多有忤犯,伏惟海涵,自今而后,卑职必竭蹶从事,以补前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